江苏人大网 > 新闻中心 > 特约评论 > 正文
起笔“走在前” 落笔“土特产”
2023-07-26 20:20  来源:人民与权力  作者:万鹏程

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阳山水蜜桃、东台西瓜、句容葡萄……说起“土特产”,几乎每个人都能举出身边耳熟能详的例子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新起点上,江苏要实现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更需做足做活做精彩“土”“特”“产”三篇文章。

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人大就有行动。为助力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对我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和工作方向进行深入的探讨。

总体来看,近年来,江苏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乡村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但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也存在产业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不高等问题。对于人大工作而言,就是要聚焦这些问题,运用法治思维,通过法定职能的履行,助推乡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立法保障是重要基础。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不断对法律体系建设提出新需求,乡村振兴就是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今年3月,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也开始实施,其中,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都是重要的内容。这里面,既有中央、省委关于促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法定化,也有基层成功实践经验的制度化。再比如,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在《江苏省家庭农场促进条例(草案)》起草中,就吸收了我省基层建立家庭农场联合服务中心的做法。目前,我省已有涉农法规50多部,把对乡村特色产业的支持和促进,通过立法的方式予以明确,不仅态度更加鲜明,措施也更加具体务实。

监督推动是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对于人大监督工作提出: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聚焦人民群众所思所盼所愿,推动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确保各国家机关都在宪法法律范围内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盯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开展监督,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与基层的实践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围绕乡村产业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涉及“人、地、钱、平台”等关键要素的跟踪监督,推动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今年又围绕农村电商发展这一具体问题开展监督。通过一部部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有效解决,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空间。

代表参与是重要力量。广大涉农代表奋斗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第一线,把代表履职的实践写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既有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技术的支撑、开拓市场的能力,也有联系群众、服务人民、建言献策的优势。要通过代表的参与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更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在深入参与中更精准的反映问题、提出建议。近年来,我省涉农代表围绕农业新业态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种业发展等提出了大量具有针对性的议案建议,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督办,得到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切实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朝着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迈进,要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立足“土”,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突出“特”,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产”,在产业延链、补链、壮链、强链上下功夫,要用法治的力量,擦亮我省“土特产”的金字招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相关链接